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山河故人》,人是物非 ——乡土中国转型后的文化命运

2016-02-06 石头 学术与社会



《山河故人》,人是物非

——乡土中国转型后的文化命运

 文/石头 

 

电影如梦,明知是假,却甘之如饴。观影如饮酒,最好能让观众有些醉意,这其实有点“夜店买醉”的意思。有朋友看了《山河故人》说它是白开水,无聊乏味。其实,《山河故人》不是白开水,只是它的后劲大、味道醇,得慢慢品。

贾樟柯是一个试图挖掘中国经验的电影人。转型中国,轰轰烈烈,但能将对乡土社会的体悟成功转为影视作品的却十分有限。《刘老根》《乡村爱情故事》之类的影视剧截取了乡村社会的世俗面向,爱情、打工、家长里短,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,也存在很大硬伤:把乡村视为城市的配角儿,用“先进”的城市人视角来审视“落后”的乡土社会,用插科打诨、滑稽搞笑的方式来呈现乡土农民,这种呈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于城乡分野的刻板想象,但也矮化甚至丑化了乡村和农民,更为重要的是,它对乡土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核完全置之不理。贾樟柯将镜头对准那些“灰头土脸”的山西老乡,最后却收获了国际声誉。这恰说明,只有本土的,才是世界的。

贾樟柯用一个三段式的故事隐喻了乡土中国转型后的文化命运。《山河故人》分为三时段:1999年、2014年、2025年。1999年世纪之交,山西汾阳县城,矿老板晋生与矿工梁子同时追求沈涛,一番争夺后,晋生与沈涛结婚生子。晋生坚持为儿子取名Dollar,中文“到乐”,梁子负气远走,外出打工。2014年,因挖矿而透支身体的梁子,与妻子归乡待命,晋生与沈涛早已离异,携子移居上海,沈涛父亲去世,Dollar从上海被送回汾阳奔丧,拿着母亲给的老家门房钥匙,返回上海,准备移民澳洲。2025年,满口英文的Dollar对无所事事、整日与山西老乡喝酒厮混的晋生忍无可忍,反抗父亲,逃避家庭。Dollar与中文老师米娅忘年相恋,试图携手归晋,最终却未成行。故事结尾,白雪皑皑,沈涛独自在雪中缓缓起舞。

《山河故人》的故事情节谈不上精彩,但贾樟柯的文化隐喻却鞭辟入里。三段故事分别代表了乡土文化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同样出身乡土社会,梁子和晋生分别代表了打工和卖煤两种乡土出路。下层者在转型过程中,没钱没权没地位,因而在婚姻市场中也处于弱势,乡土对他们而言,只剩一抔情怀和一座破房,于是梁子只能远走他乡,但远走只是换个地方打工,并不能改变他的结构位置,“过去”(故事第一段)打工积累的疾病让梁子“现在”(故事第二段)就要死了,老婆无可奈何,亲往求助沈涛,而沈涛也无可奈何,因为她不仅对梁子无可奈何,对儿子同样无可奈何。接受西式教育的Dollar被从上海托运回来,在外公葬礼上呆若木鸡,不知行礼磕头。送Dollar回上海的路上,沈涛忧心忡忡,深感儿子早晚会离开自己,不仅是在空间上,更是在文化上。

晋生是社会转型的受益者,出身乡土,却心怀远洋,卖煤发家,然后从黄河到长江,移民上海,再由长江到大洋,移民澳洲。他向往西式生活,所以给儿子取名Dollar,从小让Dollar接受西式教育,将他送到澳大利亚棒球最好的寄宿小学,融入当地社会。但是其实他并不了解西方生活,更加不知道他对西式生活的崇拜,会给自己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。他当初是社会的成功者,也是婚姻市场的胜出者,却选择与沈涛离婚,跟故土告别,来到异国他乡,最后成为一个被儿子抛弃、无处依归的异乡人。他成功将Dollar培养成一个外国人,Dollar最后连中文都忘了,父子日常交流竟然需要借助谷歌翻译。儿子为了逃离家庭,不惜与父亲决裂。Dollar高声索要自由,晋生操着一口山西话现身说法:“自由是什么?中国不允许私人有枪,澳大利亚刚改了法律可以买枪,老子买了很多枪,可是老子现在连个敌人都没有,自由是什么?自由是个屁!”

山西、上海、澳洲,黄河、长江、大洋,从晋生到Dollar,最终双双陷入文化飞地。土生土长的晋生,身在澳洲,却操着一口流利的山西话,人在远洋,却喝着家乡酿制的汾酒。“土生洋长”的Dollar,逃离家庭,数典忘祖,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澳洲人,还是中国人。Dollar与中文老师米娅往年相恋,两张黄皮肤紧紧相依,感情却不能开花结果,“当我们回汾阳的时候,怎么把我介绍给你妈妈呢?”这场有实无名的忘年恋,让人不禁想起当年那句“洋装虽然穿在身,我心依然是中国心”。如果文化不在了,即使身体是中国的,又如何能够保证“心是中国心”呢?晋生、Dollar,同是土生,前者土长,后者洋长,晋生依然喝汾酒,Dollar却连中国话都不会说,自己母亲的名字、音容几近忘光。

这是贾樟柯对现代中国文化未来的悲剧预言,是乡土中国在转型后非常可能的文化命运。乡土移民走向世界,如果是以不断丢弃乡土为代价,结局就非常可能变成一个“nobody”。当年清廷覆灭,王国维投湖自沉。世俗抨之为遗老为满清而殉葬,唯有陈寅恪理解王国维“平生之志事”:王国维不是“政治遗民”,而是“文化遗民”,满清覆亡,不仅标志着帝制湮灭,也标志着千年文化传统的衰微,王国维深憾文化格局行将倾圮,于是从容自沉颐和园。

早年李清照不染世事,填词只念“薄雾浓云愁永昼”,家道中衰,世事浮沉,晚年李清照出口便说“物是人为事事休”。其实,人是不变的,变的是物,是文化、形势、风气。文化比血缘更重要,如果文化不能传承,种是中国种,心却未必是中国心。

传承文化,看似很高大上,其实就是过好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活,让土生的土长,让美国人过好他们的圣诞,让中国人过好我们的除夕。借用一位人类学朋友的话:“春节我们大家回去把空心村点燃!”

愿各位新年快乐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